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从粤A到粤W,广东各大城市的地名是怎么来的、有哪些特产、人文经济概况,一文看尽全广东。

岭南君 志说岭南 2024-04-11

广东21个城市的名字好独特,有4个州(广州、潮州、惠州、梅州)、两条江(湛江、阳江)、一面海(珠海)、两座山(佛山、中山)、一头一尾(汕头、汕尾)、还有一扇门(江门)等等,让我们来看下他们都是怎么命名的!


广东省(GuangdongSheng)

简称粤。位于我国东南部。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简称广东路和广西路。明初建广东布政使司,清置广东省。因广东古为南越(粤)地,故简称“粤”。

【2011年广东省行政区划地图】


 

【广东省地形图】



粤A广州


“广”在汉语里多作“辽阔”“遍布”“扩充”之意。公元226年,东吴孙权从交州析置广州,因原州治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一带),广州之名即取自广信的“广”字。

Tips:

①广信的“广”字又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溯源到西汉时期了,广信建县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泽”(“广布恩信”)之意。

②又据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岭南广字地名最初见于《山海经》,后来汉之广信,三国之广州皆据古粤黄族土音而来,广字原义只是黄色罢了。广本音工,广州等于黄州。

广州英文名Canton(很多人以为是广东的意思),别称羊城,又称穗城,名称皆源自神话传说。据《广东新语》记载:周夷王时,南海有5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闤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城因此得名,又曰仙城、穗城。

④云山珠水,食在广州,到广州后一定要做的三件事是“珠江夜游、登白云山、叹早茶”,如果刚好赶上年关那自然是得逛个花市的,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曾写诗赞美广州:“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⑤从云山珠水到枢纽重地,广州自设州府以来便是粤省之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国内曾经的一口通商之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据点,身为国家首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广州境内有2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省总数(98处)近3成,其中十三行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自近代以来,广州先后成为“五口通商”之一的重要对外港口、近现代革命的发源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北上广深”之一。

⑥广州拥有多个“第一”招牌,随手便可拈来的有如:“食在广州”、“广州地铁运营安全全世界排名第一”、“全国第一座全线网覆盖手机支付购票功能的城市”、亚洲第一足球豪门“广州恒大”、“广州投资环境排名全国第一”、“中国首善之市”、“亚洲最大的大学城”、“中国互联网最早诞生地”、“第一届女足世界杯举办地”、“天河一号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⑦广州既有“广绣、广彩、广雕(象牙雕刻)”等广府特色工艺品、“粤剧、广东音乐、沙湾飘色”等民俗文艺演出和满目玲琅的都市商品,也有多种国字号名优农产品,其中“增城丝苗米”(中国米中之王)、“增城挂绿”(荔枝)、“从化荔枝蜜”、“迟菜心”、“新垦莲藕”、“萝岗糯米糍”、“炭步槟榔香芋”、“萝岗甜橙”、“钱岗糯米糍”、“派潭凉粉草”、“庙南粉葛”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位居全省各市前列。

⑧广州以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走过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是名副其实的南国之都和南方人才荟萃之地、华南人才生产加工第一高地。羊城自古人才如织,灿若星河,单看近现代,产出的人才中既有生长于广州的行业精英,也有迁居羊城的领军人物,从前者即籍贯来看就有如詹天佑、邓世昌、霍英东、何厚铧、吴宇森、陈燮霞、张洁雯、杨景辉、杨伊琳、许冠杰、梁家辉等如雷贯耳的大腕,近一百年来共有广州籍(三代以内看籍贯,故均系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海内外院士18人(全省130人)、奥运冠军5人(全省17人)、6位奥运冠军(全省共17人)和一批世界体育冠军、人文社科一级教授3人(全省16人)、两百多位海内外大学校长(占全省10%以上)以及长隆董事长苏志刚、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富力董事长张力等一批广商领军人物,并有包括十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冼星海、高剑父、许广平等文艺大家在内的一批声名远扬的文艺工作者,以上这些在省内地级市中均居前列,这些精英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腾飞做出了杰出贡献。



粤E佛山


晋设季华乡。属南海郡番禺县,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地,竟得铜佛三尊,时人认为此处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①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628年),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掘地,竟得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寺庙,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就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就世人传诵着这一句话“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②佛山先后被称为“季华乡”、“佛山堡”、“永丰场”、“忠义乡”、“佛山镇”、佛山市政厅,1949年设立佛山设市建制,1950年设立地级佛山市。

③佛山虽不像广州、潮州等历史文化名城那样是古代省城或州府驻地,但却是原广州府的两大组团模块之一,有着不是州却胜过府的影响力,境内的南海、禅城和顺德与广州核心区(古番禺县)并称南番顺、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经济城市、广东省第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曾与北京、苏州、汉口并称“天下四聚”、明清时与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天下四大名镇。佛山还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南狮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以及传承地之一。

④佛山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合水粉葛、三水黑皮冬瓜、九江双蒸酒、佛山香云纱、石湾公仔、乐平雪梨瓜、石湾玉冰烧酒。

⑤佛山自古是人才荟萃之地,从古代的陈子壮、梁储、方献夫到近代的康有为、吴妍人、陈启沅到现当代的何香凝、李小龙、曾荫权、郑裕彤、梁球锯、杨国强、李兆基、冼冠生等名人,328万户籍人口的佛山还拥有院士18人,另在广东最为出彩的商界人物和娱乐圈名人方面,佛山产出在省内各市中亦位居全省前六。佛山还盛产巨商,在香港财富“四大家族”中便有两大家族来自佛山顺德,在有关商帮的研究中,学者往往都对晋商、徽商、潮商和浙商这些新旧商帮讨论甚多,却往往忽略了一股正在不断崛起的广商、佛商或顺德商帮力量。从佛山古镇到“广东经济四小龙”里的顺德南海,从南番顺的广府核心格局到广佛一体化,总的来看,佛山之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人才产出在珠三角乃至全省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粤H肇庆


肇庆原名端州,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微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该地由端州升格改名为兴庆府。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赵佶又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

①书法工具之至宝、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便产自肇庆。端砚是肇庆最著名的特产,端,即端州的简称。肇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除端砚外还有四会沙糖桔、封开油栗、德庆贡柑、肇庆裹蒸粽、文鲤、肇实、封开杏花鸡、麦溪鲩、怀集茶杆竹、德庆沙糖桔、广绿玉、活道粉葛、高要巴戟天、麦溪鲤、四会贡柑、文鲩和汶朗蜜柚;数量在省内与清远并列第一。

②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设置的端州境内古县众多。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内设置的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而封开县、高要县、广宁县、德庆县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

③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结论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出土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墓葬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从汉代到清代,肇庆曾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肇庆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两大历史名人是岭南状元莫宣卿和功夫少年方世玉;近现代涌现出的名人包括“粮油大王”李广林、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总裁麦伯良、矿冶工程师吴仰曾、茶叶专家刘峻周、清末民初思想家陈焕章、著名物理学家兼教育家吴大猷、岭南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黎雄才、台湾音乐家黄友棣、赵善欢院士、邓文中院士、李方华院士、共和国少将岑华、著名歌手东山少爷、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等。

 



粤J江门

江门市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①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集散。

②江门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她拥有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拥有闻名遐迩的独特景点——小鸟天堂;她又是大学者的成长之地——陈白沙故居、梁启超故居、陈垣故居,有让日本人感慨不已的古遗址——崖门古战场等旅游景点。

③江门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多项国字号名优产品:新会陈皮、新会大红柑、恩平簕菜、鹤山红茶、台山大米、台山鳗鱼、开平马冈鹅、杜阮大顶凉瓜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④江门英文名KongMoon,别名“四邑”,而在新会、台山、开平和恩平的基础上加多鹤山便被是“五邑”。江门有两大名牌,一者侨都,江门海外华侨数量比本土人口还要多,涌现出的海外杰出人物包括: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督伍冰枝、美国前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崔世安、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等人,再看港澳台同胞中,刘德华、甄子丹、梁朝伟、谭咏麟、林子祥、钟镇涛、梁咏琪、麦嘉、黄家驹、李克勤、黄凯芹、容祖儿、陈百强、伍思凯、黎姿、钟欣桐、余文乐、郑伊健等人亦皆籍贯江门;二者是院士,江门籍院士有梁思成、梁思礼、郭景坤、朱经武等共30人,在省内各地级市中高居第一,其中原新会县便有13人之多,在省内各旧县中仅次于潮阳县(16人),台山亦贡献了10人,在省内各县中排名第三。除以上两者外江门在其他行业也贡献了一批人才,这当中包括国学大师梁启超和陈垣、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文学家陈洵、翻译家教育家梁宗岱、杰出外交家伍廷芳、著名飞机设计师冯如、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著名影星胡蝶、巨商吕志和、著名企业家李锦记、少将陈伟文和符成礼、CBA最年轻的MVP易建联、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冠军陈晓敏以及包括清华大学校长温应星、香港大学校长李国章等国内外一百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总量在全省位居前五),恰巧以上各条战线的巨星又多是新会人,故可见新会在江门五邑的地位又是举足轻重的。

 


 

粤T中山


原名“香山”,1925年为纪念本邑名人孙中山而改名中山县。1953年析置珠海县,1983年中山设市。

①中山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志》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②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因此中山盛产海盐,唐代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隶属广州府,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将其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

③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山脆肉鲩和黄圃腊味。

④中山和东莞同为“广东经济四小龙”之一,两者是继南番顺和四邑地区之后的广府重要人才产出地和经济要地,近现代以来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国父孙中山、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先烈陆皓东、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名伶阮玲玉、著名漫画家方成、共和国少将杨根远、亚洲飞人苏炳添等杰出人物。比之于顺德、南海和东莞这另外两条“小龙”,中山有一不同之处便是建制最晚但却后劲最足,包括析置出去的珠海市,香山移民主要分别来自珠三角和福建粤东沿海,其中前者和南顺莞一样讲粤语,后者则讲闽语,至今在中山的三乡、南朗、隆都和张家边仍讲闽南话或闽东话,形成了与惠州、粤西当地类似的“方言岛风景”。目前诞生的十位中山籍院士中便有六位母语是闽南话,其中五位来自三乡镇,这当中又有三位是郑姓人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元文化比单一文化往往更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粤C珠海

珠海的珠来源于珠江,1953年从中山县析置珠海县时,因新县位于珠江口西侧而得名。

①曾有学者将珠海之名追溯到民国初年甚至明朝永乐年间。据称香山县珠海唐家湾(伶仃洋之间的海域)在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有歌词“前环珠海,后枕鹅峰”,由此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

②在唐宋以前,西江和北江三角洲的滨海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

③1979年,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1980年8月5日,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公里。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④珠海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⑤目前有一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

⑥珠海本是香山南部要地,近现代在北片中山大放异彩的同时,珠海自然也是不甘寂寞的,自近代以来,珠海诞生过的大腕包括: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和苏兆征;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唐廷枢;“中国留学之父”容闳;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苏曼殊;两院院士容柏生;世界五大男高音莫华伦;民国内阁外交总长的梁如浩、蔡廷干(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以及唐涤生、古元、鲍俊、莫仕扬等一批名人,可见珠海虽小但却群星灿烂。

 



粤B深圳

“深圳”一名最早见诸史载是在1410年(明永乐八年),圳是古越语“沟”的发音(古越语没有文字),“圳”即田野间的水沟,这是古越族部落(疑为山越,后世称俚僚)的地名遗存,该字广泛流行于今客家地区,1953年,宝安县治东迁至深圳墟,由于原先这片小渔村水泽密布,村边有一条深水沟故取名深圳,后该特区城市正是以此墟为名。

①改革开放前,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西部绝大多数原住民(今宝安、南山和福田)是广府人,而东部地区(今罗湖、盐田、龙岗)绝大多数原住民是客家人,而新县城刚好位于东部的深圳墟,故以深圳为市名。

②深圳又称“鹏城”,在今深圳东部偏郊南澳镇有一个叫鹏城的地方,当地居民称这此地叫王母或大鹏,这座城便因此被称为鹏城。

③深圳前身宝安县始置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并曾于公元1573年建立新安县;1953年因连接广九铁路而将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同年11月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窗口城市、中国经济繁荣的象征、全球当代最繁荣的移民城市之一、中国“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之一。

④常有人说深圳缺乏底蕴,无本土概念,其实深圳的前身宝安县也曾产出过不少行业精英的,这当中便包括了前广东省委书记陈郁、香港首任首富何东、共和国少将曾生、深圳招行的创始人袁庚。

⑤深圳目前有一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山荔枝”。深圳的繁荣建立在“来了就是深圳人”和“深圳速度”这一句一词之上,即便在斗得你死我活的宝万大战中,王石仍不忘了提出一句“大家都是为深圳做建设的…都是一家人”,由此可见“包容”与“友善”等词已植根于深圳这片土地上,目前国语是深圳唯一的通行语言。


 

粤S东莞

“东莞”首见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据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六记载:“东莞人多以作莞(莞草,制作草席的材料)席为业,县因以为名。县在广州之东,故曰东莞,亦曰东官。”

①古称咸草,因野生于咸淡交汇水域故名。东莞处东江下游,淡水干流南下经万江、道滘、厚街、虎门、长安、南海咸潮一日两回型上涌,在沿线水域交汇。滩涂水郎连片衍生这种草木植物。莞草繁盛乃一片大自然资源,古代社会人烟稀薄,咸草成了沿海先民就地取材的薪火燃料,其质润滑、柔韧、又是先民棚居遮雨挡风,捕鱼捉蟹的生产物料。“莞香”是东莞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②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为东莞,1985年设市。

③东莞古时是广州府的东大门,今是“广东经济四小龙”之首,亦是名扬海内外的“世界工厂”,东莞名人包括有民族英雄袁崇焕、近现代有抗日英雄蒋光鼐、“美人鱼”杨秀琼、“学者”容庚以及当代的“邓锡铭、毛炳权、何镜堂、莫伯治、莫毅明五大院士”、“中国举重界第一人”陈镜开、奥运举重冠军曾国强和陈伟强等人,还没完,东莞人在商界和娱乐圈也是颇有作为的:莞商是一支在珠三角可与顺德商帮一论高下的力量,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王华生、陈永铿、任志刚、陈鸿道、王志东、张志东,影音界则有蔡继光、郭富城、蔡卓妍、陈奕迅、罗嘉良、袁咏仪、米雪等人。

 



粤L惠州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①《论语·公冶长》里面说“其养民也惠”;不过原来的“祯”也是一个蕴含了美好意义的词,祯,祥也。《诗·周颂·维清》里面也说“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②惠州境内既有岭南第一名山罗浮山,也有温润的东江水,它既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大文豪苏轼曾在惠州留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篇。

③惠州素有“南中国第一天险”之称,是中国东南沿海边防前哨之一,也是史上兵家必争的“东江要塞”。抗战时期,惠州成为15个抗日根据地和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大海横陈,群山拥后,诚岭南名郡也。”翻开《方舆纪要》,寥寥数十字,惠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便跃然纸上。作为沟通珠三角和粤东潮汕的惠州目前还远未到真正发力的时候,深圳的繁荣未来将在惠州大地上延伸。

④被标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惠州梅菜、柏塘山茶、罗浮山大米、观音阁花生、龙门年桔。

⑤惠州近现代涌现出的卓越人士包括:“铁军”叶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共和国中将叶正大、少将林少玉和刘丁有、科学院院士黄秉维和郑时龄、马来西亚吉隆坡侨领叶亚来、著名导演方育平、奥运冠军罗玉通、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吕钦等人。

 



粤P河源

河源因地处东江上游,为河之源头,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故得名河源。

①因看起来像浮在水面的木筏,因此又名“槎城”。

②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加之广东四大古邑之一、有着2237年历史的龙川,龙河两县共同构成了河源的历史双核。

③被标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河源米粉和连平鹰嘴蜜桃两项。

④河源现当代名人包括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阮啸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汉能控股董事长李河君、共和国少将黎仕林和谢国雄等。

⑤河源是山清水秀和有着深厚历史沉淀之地,其与惠州同源,同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地,是粤语惠河话(东江话、水源音)的流行区域,境内新丰江水库是广东省最大的水库,万绿湖有“广东千岛湖”之称。 

 


粤M梅州


梅州地名与梅花有关吗?答案是“冇关系”,据明代《粤东名贤志》记载,因汉初越人部落首领梅绢跟随汉高祖刘邦破秦有功,故被封于该地,称“梅王”,梅州先民因此号其山曰梅岭、水曰梅源、溪曰梅溪(今梅江),宋初设立州府时因此起用梅州之名。

①清康熙《程乡县志》载:“梅州命名考,李士淳曰:曾见《粤东名贤志》:梅绢,浈水(今韶关)人,汉初,从高祖,破秦有功,封于粤,即今程乡(今梅县)地。故号其水曰梅源,溪曰梅溪,名其州曰梅州,皆以梅绢得名也。至今各乡祀神有梅溪公王意即其人。云俗不详其从,未遂以程俗多树梅,故名梅溪。又以宋时状元王十朋号梅溪,梅溪即十朋,皆习而不察,相传之误也。今考证以俟后之君子。”

②另时县志主编、知县刘广聪亦指出:“县以程名,由程日文之贤也。至名州,以梅,则人多不知为汉将梅绢食邑之故。然则其名梅也,以旌功也,其名程,以表德也。后之君子,盍三复于程梅之义乎!”在史书中,梅姓是粤北早期越人部落较常见姓氏,梅绢也是见诸史载最早的梅州先贤,山越自进入隋唐时代后更多的是以俚僚等称谓出现,在那以后当地梅姓便很少出现,其实俚僚非一体,俚人是梅州原住,而僚人则是指僮(壮)人,或因唐初僚人东进梅州一带导致俚人梅姓减少,俚僚与后来东进的畲(輋)人、因逃避赋税或躲避战乱而入梅上山的汉人都非一类。

③地名错解源头:自“客家之父”罗香林提出“客家人”和“客家学”、“客家话”的说法后,当代客家学者纷纷重新定义梅州各历史文化要素,如将梅州与梅花挂钩,说本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又据当代人编写的《梅县志》(1994年编)云,梅州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此皆今人取古意,乃附会之说。

④闽粤赣边区古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直至清中前期仍有大量史料记载该地是俚僚主要活动区域,而今很多梅州地名和当地俚语仍保留着一些特色词汇,该地虽是山区,但却是闽粤赣三省的战略要点,其进可供退可守,是“南取潮汕、西通珠三角”的重要据点,古时两广俚僚统帅冯盎和梅州俚人首领杨世略攻打潮州、东征军讨伐汕头陈炯明时便是以今梅州为根据地,而后来元兵和日寇进攻粤东沿海时,潮汕地区难民亦多以梅州为临时避难地。

⑤梅州曾有过三次成为州府的经历,a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置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b明初取消梅州建制,至此无梅州地名,属县并入潮州府,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潮州府北部析置嘉应州;c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1914年,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至1979年设县级梅州市,1983年改地级市。

⑥梅州人个性纯朴好客,梅州女性以勤劳、能干、贤惠闻名,在外颇有口碑,梅州是广东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是广东的长寿之乡,梅州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梅州金柚、平远脐橙、西岩乌龙茶、大埔青花瓷、马图绿茶、平远慈橙、大埔蜜柚、五华长乐烧酒。数量可观,在省内有一席之地。

⑦步入20世纪后,梅州开始从默默无闻之中走出一批人才,这几乎以跟随东征军取得胜利为转折点,当代本土涌现出的杰出人才包括“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晚晴爱国诗人”黄遵宪、“国画大师”林风眠、“著名作家”李金发、“亚洲球王”李惠堂、“著名华商”曾宪梓、“著名慈善家”田家炳、“爱国将军”谢晋元、,“中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刘复之、“省长”黄华华等,纵观古今横看海内外,梅州旧时的文教人才和海外著名侨胞主要来自原属潮州府的大埔和丰顺两县(如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父子、泰国前总理他信兄妹分别来自大埔和丰顺),而叱咤当代广东的梅籍政坛人才则主要出自兴宁、梅县和五华等县。放眼梅州,梅州人才又以梅县占半壁江山,梅州市最骄人的一项数据当属院士,至今共有院士21人(对外宣传的30人实为包括了在梅州上学的院士,而非籍贯梅州的院士),在省内地级市中位列前三,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次增补院士都有梅州人的名字,在院士数据中又以原梅县籍(包括梅江区)最出色,共有10人当选,几占梅州一半,放眼全省梅县籍院士亦仅次于原潮阳(16人)和原新会(13人)两县,和台山并列全省县籍第三,这一数据与全省地级市对比可列第七。另梅州有大学校长(包括党委书记)340多人,列全省第四,其中数梅县最多;共和国将军18人,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原梅县独占6人(包括一名元帅和中将),在全省县籍中仅次于原揭阳县(9人);此外,蕉岭、平远亦原本属古程乡(梅县前身)地,故无论是旧时嘉应州还是后来的兴梅地区、梅县地区还是现在的梅州市,梅县都是当之无愧地梅州经济、交通、历史和文化教育中心。

 

 


粤U潮州


潮州最早建制始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置的义安郡,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因地邻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故改名曰“潮州”。后人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①自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义安郡更名潮州以来,潮汕地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潮州、潮阳郡、潮州、潮州路、潮州府和潮州市这几个过程,漫漫历史长河中,潮州一名一直是今潮汕地区的代名词,故不论哪个时期迁徙入潮的中原人都非常认可自身为“潮州人”的叫法,虽自古先后被其他群体称为“河洛人”、“红头船商帮”、“东方犹太人”,然直至现当代,海外潮人仍以“潮州人”自居,而在海内则多接受潮汕人(因汕头市的崛起及孙中山、许雪湫领导的丁末黄冈起义的影响,潮汕一词在国内开始替代行政管辖权已不达整个潮汕地区的潮州市)的叫法。

②潮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其自古崇文重教,向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之说,韩山韩水和湘子桥之名皆源于“一代文宗”韩愈及其侄儿韩湘子,自宋朝大批中原移民经福建莆田辗转入潮以后,潮州便一直是粤省第二大府城,广东文教的旗帜也以西边广州府“南番顺”和东缘潮州府的“三阳”为两极,因此潮州早在北宋时期便被时任丞相、状元出身的陈尧佐和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海滨邹鲁”,潮州的民间工艺和文化传承在省内可谓一枝独秀,古城内演艺大师和工艺美术品云集,潮汕民居建筑群、潮州音乐(包括潮筝、大锣鼓、弦诗乐等)、潮剧、潮绣、金漆木雕、剪纸、彩瓷、嵌瓷、花灯、泥塑、麦秆画、瓶内画、抽纱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该市于1986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继广州之后粤省第二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潮汕地区17处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潮州市独占9处,放眼全省这一数据亦仅次于广州。

③潮汕文化向来为大文豪们所赞叹不已,潮州话早在清末便被称为“汉语古化石”,△著名作家王朔曾打趣说:“秦始皇讲着一口潮州话”,△郭沫若曾说“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王力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在此仅以现当代人对“潮州音乐”和“潮剧”的评价为例一窥现象,△梅兰芳曾感叹道:“还没见过哪个剧种的音乐这么优美,这么富于艺术表现力!”并为潮剧题曰““雅歌妙舞动京华”;△老舍曾直言“中国戏曲最大的缺点是音乐拿不出去。京剧出国就不大唱,只能演武戏。潮剧就不同,潮剧的音乐很丰富,恐怕还保留有唐宋的音乐。这些东西就得好好发扬它,将来在国际上可以有地位的。”并深情写下“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曹禺曾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剧种,它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不懂潮州话的人,没有看过潮剧的人,比如我看后就感到很合胃口,就被吸引住了。”△电影大师卓别林1931年在新加坡观看潮剧《杨家将》后评价:“十分有助于我理解戏剧的内容……迷人和震撼人心。整个舞台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活动的油画,潮剧美极了!”△作家田汉:“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张庚:“愿将此生潮汕老,好将良夜傍歌台。”而今潮州市在省内的经济地位虽已大不如前,但却是学者眼中广东最为味道的古城。

④潮州柑、凤凰单丛、高堂菜脯、饶平狮头鹅、潮汕橄榄菜、潮汕贡菜、岭头单丛茶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⑤潮州英文名是Teochew,潮州乃金山韩水龙踞地,中原士族南避之府,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璀璨,即便是当代以局限为两区一县的潮州市本土仍走出了一批华人各领域的最顶尖人才,如商界:李嘉诚、陈伟南、谢慧如、杨受成、刘銮雄…;学界:饶宗颐、梅益、陈平原、饶芃子、张竞生、冯铿、詹安泰、陈唯实…;科坛:孙大文、吴佑寿、郭慕孙、钟香崇、庄育智等院士…;艺坛:陈复礼、林墉、陈声桂、姚璇秋、陈可辛、苏文贤、陈安华、谢翔、林丰俗、佃介眉…;军政界:銮披汶·颂堪(吴姓)、林若、卢瑞华、杨荣文、张志贤、陈德、刘桂楠、徐淑希、刘昆…;影音界:陈波儿、陈铿然、张婉婷、杨千嬅、孙燕姿、汤镇业…;体育界:林跃、张雁全、廖泽杨等大腕。

 


粤D汕头


明嘉靖九年(1530年),该地形成沙脊,因当地人常在此设栅薄捕鱼,栅薄古称“汕”,称又作“沙汕”。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该地区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清政府在此设站收取盐税,雍正年间简称为“汕头”。

1858年被迫开埠,1921年和广州同年成为省内两座市政厅之一,正式成为现代行政市,19811016日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②以红头船名扬天下的潮商文化在古代以潮州为代表,近现代则以汕头最为著名。1858年,恩格斯提到:“汕头是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1861年,汕头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其“楼船万国”,商业繁盛,曾有十二国领事馆入驻,素有“百载商埠”之称,在深圳崛起前的中国对外开放时期,汕头稳居粤省第二大城市之位。

③说到汕头很多人或许会想到个“吃”字,潮汕是出大厨的地方,其中最知名的或许当属亚洲首位米其林三星厨师郭文秀,可惜人家做的不是潮州菜,遗憾中国菜没有类似米其林的评价标准,不过潮州菜馆早已占据海内外各大城市的钻石位,连续三次代表中国菜登上世博会的潮府酒家在国际舞台上更是大获好评、食客如织。郁达夫曾多次对潮汕美食赞不绝口,潮汕小吃早在清末便已走出国门,梅兰芳还曾为潮汕茶配题书:“茶食泰斗”,而王震更是将潮州菜这一中国最高端的菜系称为:“潮州佳肴甲天下”。恰巧,中国最会吃的作家刚好也是潮汕人——蔡澜(美食作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总顾问)。

④历代中原士族入潮给以汕头为中心的潮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该地在完好继承古中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寻发展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片土地有口皆碑,汕头一方面成功接过了潮州府城在省内经济文教地位之衣钵,一方面也打出了自己的招牌,在继承潮式建筑、潮州音乐(包括潮筝、大锣鼓、弦诗乐等)、潮剧、潮绣、金漆木雕、剪纸、彩瓷、嵌瓷、花灯、泥塑、麦秆画、瓶内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其在短短百年内还将抽纱、瓶内画、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等本土民间艺术推向成熟。

⑤汕头不仅拥有各种潮汕特色的文艺演出和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拥有数目可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金玉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南澳牡蛎。此外被称为鹅中之王的“澄海狮头鹅”也闻名遐迩。

⑥汕头英文名Swatow,虽建制未久,但自古人杰地灵,群星闪耀,走闯海内外的汕头人同放异彩,历史上潮与汕不弃不离,这里既有经江浙闽而迁居该地的历代中原士族,也有从这里走出去的名门世家,这当中包括了留声山水的十大名相、走南闯北的数十尚书、流芳千古的七俊八贤、“文武两状元、南北百进士”的海阳林氏、“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世家、“三公驸马之家、繁衍出广州第一家族”的沟南许氏、“泰国王公世家”郑信家族、“广东进士村”长美袁氏等。在广东古代文教八大县中,潮汕占一半,而汕头在潮则又占一半(潮阳、澄海)。

⑦放眼现当代,潮汕地区各项人才数据均位居全省各地区前列,其中大多数行业更是占据了至少半壁江山:近百年来,潮汕地区共涌现出中国社科院认定学者21人(全省39人)、8位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占全省5成)、39位自然科学院士(占全省近3成)、一千余位海内外大学校长(占全省近半)、39位共和国将军(全省共82人)、6位奥运冠军(全省共17人)、9人获奥运奖牌(全省共31人)和五十余位体育世界冠军(占全省3成左右)、一百余位全球国字号首富和31位东南亚国家元首(占全省绝大多数)、106位国字号书画家(占全省逾6成)、4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占全省近7成)、一百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和58位<国家>一级作家(遥遥领先),其中,汕头在绝大多数指标又占据了潮汕逾半份额,汕头亦是省内政界精英的主要产出地,在两百多位潮汕籍共和国省部级高官(含兼)中,汕头籍贡献了一半有余,这批仕子尤其在经济、文化建设和外交领域方面功绩显著,是广东改革开放主力军,深圳、珠海、汕头和海南四大经济特区的首任主官均系汕头籍官员。未列入以上统计中的名人还有如“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第一位世界级导演”蔡楚生、“腾讯之父”马化腾、“硅谷华人骄傲”许良杰、“中国动画教父”马克宣、“著名散文家”秦牧、“东方三大音乐指挥家”朱晖、“扬琴泰斗”张高翔、“潮筝泰斗”郭鹰、杨广泉、杨秀明等一大批大腕;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当代广东高考中,新中国成立至2015年广东省诞生过的148位全省总分状元中,潮汕籍据32位,仅次于外省籍的34位,而潮汕籍中汕头籍有19位,在市籍中这一数据则仅次于广州籍的28位,由此可见,从社会建设到人才产出,汕头在诸多方面依旧是潮汕的中心区位,即便放眼全省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富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粤V揭阳


揭阳是粤东古邑,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名字来源于古五岭之一揭阳(位于揭岭山脉以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立戍守区,山之南谓之阳,故称揭阳戍守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揭阳县,史定出任首任县令。

①两广地区常被称为“岭南”“岭外”,意思是指五岭以南的地区,揭岭属于五岭之一。《裴潜广州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建制揭阳县。是潮汕地区最早建制的县邑,公元331年,废揭阳县,公元1121年,宋王朝新置揭阳县;公元1991年建立地级揭阳市。

②揭阳既有地道的潮州菜、各种潮汕工艺品和民俗节目,也有多种国字号名优果蔬,“埔田竹笋”、“普宁蕉柑”、“惠来荔枝”、“普宁青梅”、“吴厝淮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市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蕉柑之乡”、“青梅之乡”、“青榄之乡”、“竹笋之乡”、“荔枝之乡”。

③“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很多人往往都以为潮汕只包括潮州和汕头而把潮汕西部这块大饼给遗忘掉,其实,克林顿、希拉克、马哈蒂尔、克雷蒂安、霍华德等八十多位外国元首口中“影响力巨大、贡献卓著的潮州人、东方犹太人”有三分之一是揭阳人。

④位于潮汕平原西翼的揭阳市,许是因区位和开发较晚,揭阳古时名人基本集中于古揭阳一邑(揭阳县历代涌现的进士、举人数量居全省前六),至现当代后,揭阳全境开始出现人才井喷的盛况,大有追赶潮、汕之势:常言道“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单看海内揭阳人,目前有社科院公布揭阳籍的学者7人(全省39人),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汕头和潮州;国内两院院士9人,居全省第八,其中侯祥麟是中国最早的双料院士和20位中国名片科学家之一、蔡翘是中国最早的院士;大学校长四百余人,仅次于汕头和广州;共和国将军15人,仅次于梅州(17人);中国外交家(部长、大使)8人,占全省20%,居全省第一;在商界方面,揭阳同样有着可与汕头和潮州相媲美的一批国字号、省字号或市字号商界首富和行业领军群体;而在海外方面,揭阳籍人士亦有着出色的数据,这当中便包括了3位国家元首、129位国家议员和158位海外大学校长,另有体育界如亚洲首位网球大满贯军张德培、奥运冠军孙淑伟和傅海峰、棋坛大满贯许银川;文艺界如著名作家许地山、中国流行音乐教父陈小奇、中国画坛领袖之一的赖少其、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著名导演杜琪峰和蔡明亮、中国新闻学奠基人黄天鹏、香港教育界领袖吴颖民等一批未录入社科院学者名单的大腕;科学界如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以及未入选院士的许为厚(世界五大力学家之一)、校长化学家黄丽松、国际共振电离谱学顾问许祥源等一批科学家;方方、蔡诚、张纪南等数十位共和国省部级领导干部。

⑤“粤籍外交官看潮汕,而潮汕看揭阳,揭阳看普宁”,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共诞生“外交部长或驻外大使”40人,其中潮汕籍的外交部长或大使有15位且影响力较大,这当中包括了“著名外交家,驻英大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柯华、“中英谈判中方首席代表、驻法大使”郭丰民、“中国外交学院校长兼党委书记、驻伊朗大使、江苏省委副书记”陈辛仁、“新中国四位女大使之一、驻芬兰大使”林蔼丽、“中央外办常务副主任、前驻法兼摩洛哥大使、外交部发言人”孔泉、“最年轻的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驻英国、朝鲜大使”刘晓明、“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林致昌、“驻苏联大使”张伟烈、“驻巴西大使”黄东壁、柯柏年、黄兰发、张伟超、陈端、姚念等人。


 

粤N汕尾


汕尾一名源于海沙滩的两条自西向东的沙胧线(沙坝),后谐音“线”为“汕”,而港口墟集处于沙陇线尾部,故称汕尾。

①很多人曾认为汕尾对应汕头,即“潮汕头和潮汕尾之意”,这其实都是缘于一系列的巧合与误解,汕尾其实是一座历史还不到四十年的年轻城市,汕尾原是海丰县的一个镇,恰巧其位于红海湾故为新城区,且汕尾与汕头刚好位居粤东之首尾且通行闽方言,汕头又是当时的广东第二大城市,故起一个与“汕头”对应的“汕尾”有助于海陆丰地区新市名的传播。

②汕尾市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目前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虎噉金针菜、陆河木瓜、陆河青梅。

③与20世纪许多新兴城市一样,曾地处惠州府东翼的汕尾一度是沉寂的,至今现当代后则呈现出了人才爆发的态势,这些杰出人才包括有“民主将军、粤军之父”陈炯明、“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杨其珊、“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创建者兼首任院长”马思聪、“著名武侠电影导演”徐克、“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院士彭士禄和陈克复、“中国数学巨星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任”吕以辇、“共和国中将”欧金谷、“共和国少将”黄旦群和黄志忠、“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省政协副主席”彭禹贤、“广州市长”陈建华、“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中山医科大学首任校长、一代宗师”柯麟、“亚洲林业大王”彭云鹏、“飞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卢绍杰、“富安娜董事长、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国芳“宝华集团”董事长郑建源、“仁恒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世界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厂商嘉丰集团董事长”林如光、“中国星集团主席”向华强、“南方恒裕集团董事长”许裕长、“香港金龙财务集团董事长”龚俊龙、“《天下》原主编”温源宁、“原《南方周末》领军人、主编”江艺平、著名演员黎耀祥等。


 

粤F韶关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此地改设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俗称韶关,之后历朝沿袭。

①韶关地处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与粤东之汕头、粤西之湛江共同组成粤三角的三个中心支点,是广东省规划发展的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②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其曾为长沙、豫章、南越之地,是包括荆楚文化在内的华中汉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之地,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区,南雄县珠玑巷是华中汉族入迁广东的集散地,是广府先民的重要落脚点。韶关风景秀美,境内有小坑、南岭、韶关、天井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1个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1个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独特的丹霞地貌是广东最亮丽的一道自然风景线。

③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④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⑤韶关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⑥韶关是岭南地区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几大城市之一,历史上曾产生一批重量级的军政人物,古代有“南朝陈名将”侯安都、“盛唐名相”张九龄、“北宋外交家”余靖、“明朝户部尚书”谭太初、“抗日英雄、大明水师提督”陈璘;近现代有“北伐名将”张发奎、“国民党一级上将、北伐名将、抗日战神”薛岳、“共和国少将黄茂辉、谭一兵和曾庆年”三人;此外还有如“美国油画家协会主席”涂志伟、“中国足球运动员参与欧洲职业联赛第一人”古广明、“中大副校长、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朱熹平、“飞轮海乐队”成员汪东城。


 

粤R清远


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置清远郡,取“清明广远”之意,表示在此治理要政治清明,眼光长远。

①从古至今,地名有“远”字的行政区划其实不少,在当时莫不是处于边疆地区,“远”字表明了方位,而第一个字则往往带有治理上的美好愿景,如“绥远”“宁远”;

②清远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英石、东陂腊味、英德红茶、阳山淮山、连山大米、清远麻鸡、清新冰糖桔、西牛麻竹叶、连州水晶梨、清远乌鬃鹅、连州菜心、连南瑶山茶油、连州溪黄草、星子红葱、西牛麻竹笋、连南无核柠檬、清远鸡、竹山粉葛,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③清远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位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市距广州约50公里,距新白云机场约30公里,京广铁路、武广客运快线,京珠及广清、清连高速公路,国道106、107、323线贯穿境内,并与大、小北江航道组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广乐高速、二广高速和城市轻轨将使清远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地广大市场的重要经济走廊。

④清远近现代名人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朱汝珍、“广州国民党临时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陈可钰、“红八军代军长”冯达飞、“长征情报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莫雄、“恒生银行首任主席”林炳炎、共和国少将温吉遴和梁计秋等。 


 

粤W云浮


“云浮”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因境内有云雾四时不散的云浮山而将勤州改称云浮郡。

①云浮市盛产大理石(云石),主要是加工大理石。素有“石材王国”,“硫都”和“石都”之称,此外还有“沙糖桔之乡”的称誉。

②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郁南无核黄皮、罗定肉桂、新兴排米粉、泗纶蒸笼、新兴香荔、象窝茶、新兴话梅、南盛沙糖桔、郁南无核沙糖桔、托洞腐竹、云安蚕茧、东坝蚕茧、罗定皱纱鱼腐、罗定稻米,数量非常可观。

③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云浮名人当属南派禅宗六祖慧能,近现代云浮市也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有中国工人运动领袖邓发、身为十九路军军长的抗日名将蔡廷锴、院士傅廷栋、共和国空军中将张汉平和少将黄天明、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梁伟发、著名羽毛球运动员谢杏芳等。

 



粤Q阳江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从当时的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地名源于当地主要河流漠阳江。

①阳江市是中国著名旅游滨海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美誉)。阳江旅游资源丰富,北边是秀美的喀斯特地貌,南边有清新的海洋景观;

②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最为著名,“阳江三宝”是指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阳春三宝”指阳春产的春砂仁酒、蛇鞭蛤蚧酒和三蛇酒。另外,东平虾酱、大八益智、阳春马水桔也是出名的特产。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阳江豆豉、阳春春砂仁、阳江姜豉、阳春马水桔、阳东双肩玉荷包荔枝、阳江黄鬃鹅、阳江大八益智、阳西程村蚝。

③当代阳江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曾庆存、国画大师关山月、著名工艺美术师陈奇积、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著名书画家黄安仁、《炎黄世界》杂志社执行社长关振东、“获30多个世界冠军、拥有过10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辉煌战绩、被评为世界最佳女运动员”的刘齐、诗人谢绍祯、情歌王子郑源、著名国画家苏天赐等。


粤K茂名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有个潘茂名的人在当地炼丹升仙。后人为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功绩,把炼丹所在地附近的地方称作茂名。

①茂名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之一,她曾经是广东最繁华、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曾有学者提出“高凉民系”的说法。至今茂名仍是粤西文化和教育中心,而高州市又是茂名的文化教育中心,高州中学和茂名一中、湛江一中同为粤西三大名牌高中。

②茂名是广东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盛产水产品。“三高农业”蓬勃发展,特产荔枝、龙眼、黄皮、香蕉、橘红皆驰名中外,是中国水果生产基地。其水产养殖享誉盛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茂名有数目可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东芥菜、新垌茶、化州橘红、高州桂圆肉、化橘红、信宜怀乡鸡、储良龙眼、信宜凼仔鱼、高州香蕉、高州荔枝、白糖罂荔枝。

③茂名也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有“南方油城”的美誉,GDP已连续14年居粤东西北首位。

④茂名自古精英辈出,古有“俚人统帅、巾帼英雄”冼夫人、“唐朝第一宦官”高力士、“明朝名臣、内阁首辅”杨一清、“明朝副都御史”黄子平、“工部左侍郎”杨颐、“明朝刑部主事”陈珪等人,近现代以来,茂名在科学界、文艺界、政商界都也涌现出了一批领军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当中包括有“中国二十位邮票名片科学家之一、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丁颖院士、甘子钊院士、黎乐民院士、“东方的马蒂斯”丁衍庸、“台湾画坛第一人”欧豪年、“广东抗日四大名将之一”邓龙光、“蒋介石首席智囊、广东省长”杨永泰、“民国吉林省政府主席”梁华盛、“民国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林云陔、“民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永正、“前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著名侨领”李孝式、“共和国少将招尚福、朱伯儒和倪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中联石油化工国际有限公司主席许智明和罗伟聪、深圳市欧舒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夫、香港华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国文、集美集团主席林英乐、广东正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崔真基、著名演艺人古巨基、叶玉卿、钟嘉欣、弦子等。

 


 

粤G湛江


1945年,中国收回广州湾(法占),因历史上这里设置过“椹川市”,后受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的启发,故改“椹”为“湛”、“川”改为“江”,使市名更有濒临海滨之意,时而今日,湛江依然有类似“椹川大道”这样的旧名。

①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兼有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是广东人口大市、国土大市和海洋大市,海岸线长度占全省无分之二,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海鲜产品闻名全国。

②湛江拥有数目可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包括廉江红橙、徐闻良姜、吴川月饼、愚公楼菠萝、苏村番薯、湛江剑麻纤维、覃斗芒果、流沙南珠、徐闻山羊,数量可观,在省内有一席之地。

③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她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也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④湛江历史上出过不少杰出人士,△如古代有唐代刺史陈文玉。明代著名清官陈瑸:清末状元林召棠;清末华侨首领鄚玖;△近现代有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农运领袖黄学增、民国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日名将李汉魂、民国抗日名将张炎;△当代有共和国第一位海军上将童世平、中将陈超、少将温玉柱和林溪石、“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和招玉芳、广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武。“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第一副主任”陈坚、广东省原人民政协副主席王兆林、“中国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克隆植物基因之父、院士”辛世文、“‘周氏猜测’与‘网络语言学’”的创立者周海中、“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李仁师、“中国首位世界记忆冠军”吴天胜、“奥运冠军”劳丽诗和何冲等。

 




 

☞欲知广东各县市的地名又是怎么个来头,且听下回分解

☞曾有学者将广东三大汉族民系的个性分别概况为“广府沙文、潮州怒汉和客家神棍”,欲知这是为何,且听下回分解

广东姓氏有何分布特点,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